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探索舞蹈高等教育的真谛-舞蹈基本知识

在高等师范院校创办舞蹈专业曾经是个梦。这个梦想在1997年成为现实。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重视美育,给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诞生的可能。然而,在无人涉足的领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二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的舞蹈教师们怀着虔诚的心,凭着踏实的敬业精神,在创建中探索,在探索中感悟。面对众多的成绩和荣誉,望着一批批走上社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他们越发觉得:唯有把握到舞蹈高等教育的真谛,才能真正迈开大步,真正实现办舞蹈大学的梦想。

如今,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往往会陷入两种误区,一种是趋高,另一种则是趋同。上师大舞蹈系是

上海高校第一个舞蹈专业,考虑到国民艺术教育体系中还没有舞蹈教育的位置,于是,根据舞蹈美育的需要和师范院校的特色,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他们旗帜鲜明地将办学定位在舞蹈教育,并以培养适合善

在文化宫(馆)、少年宫、青少年圈活动中心、业余舞校、社区、企业及中小学等机构担任普及型的舞蹈师资为目标。

这一专业方向的选定,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体现了高等舞蹈教育在文化建设和全民美育中承担应有责任的自觉。当然,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专业仓I办的艰辛。因为普及型的舞蹈师资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业余行当,从来没有专门的培养途径,没有经验可循。以往都是由专业表演人员中转行者和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舞蹈特长生担任。实质上,普及型舞蹈师资是一种从事社会舞蹈和师范舞蹈的职业,培养这类人才是开创一种新的职业舞蹈教育。它需要培养受教育者具备不同于舞蹈表演、编导、史论研究以及培养表演人才师资的、能够胜任非职业舞蹈教育的专业技能及知识。

定位的明确和目标的清晰自然就为培养方案制定了方向。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上师大舞蹈系以 通舞艺、懂舞论、能教会编 为标准,其中主要突出 教 、 编 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倡导舞蹈专门人才的素质与从事菲职业舞蹈教育的能力双线并进。力求教学内容突破专业院校按舞种和风格的框定,根据美育的需要,广采中外传统、现代、经典、民间和流行的舞蹈,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身体的舞蹈技能和多种舞蹈素材。同时,必修课、选修课合理配置,并将 教学 和 创编 能力的培养融会贯通到备门课程的结构之中。

上师大舞蹈系创办十二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始终保持良好。明确的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吸引了众多的考生,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足迹涉及文化宫(馆)、少年宫,大中小学及幼儿园、专业舞蹈团体,以及体育、杂技、媒体、广告和艺术管理等行业。尤其在舞蹈普及领域,舞蹈系毕业生已成为一支逐渐壮大的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和创作的生力军。

艺术领域,创造力应该占有支配的地位。传统舞蹈教育科班体制分工明确,舞者不编、编者不舞,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剥夺了专业学生的创造机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因此。上师大舞蹈系在创办过程中没有走受约束的老路,而是鼓励学生将艺术创造融入自己的专业。

20世纪初现代舞的出现,不仅产生了一批批与传统观念风格完全不同的舞蹈作品,而且舞者的能力也与往日的舞蹈家不一样。他们自编自跳,从被动的艺人变成了主动的创造者,成为能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的舞蹈艺术家。中国现代舞的先驱吴晓邦早就悟出了这一点,办学中坚定地运用模仿与创造同步的做法。在新时代创建舞蹈专业的上师大人义无反顾地坚持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舞蹈专门人才的新路,他们将编导课贯穿始终;结合培养普及型舞蹈师资的特点和根据从事美育、社会群众性舞蹈的需要,提倡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小型舞蹈作品;每年举办 舞蹈新作发表会 ,为师生提供展现作品、交流创作的平台。坚持数年必有成果,由舞蹈系师生原创的几十个群舞、三人舞、双人舞和独舞作品先后参加了上海华东六省一市和 荷花奖 、 桃李杯 等多种舞蹈比赛,获得了包括创作、表演在内的金、银、铜奖几十项,其中《都市晨曲》、《网恋》、《青春礼赞》、《门》等反映青年人及大学生生活的、具有海派特色的舞蹈作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突出创造的同时,上师大舞蹈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该系拥有上海市教委命名的、作为上海市大学生舞蹈基地的 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 ,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舞团成立以来,先后推出《我们的旋律》、《吾心舞语》、《青春礼赞》、《海之歌》等十台舞蹈晚会。不但平时下基层为学校、企业、社区演出,参加市级和国家级的重大演出活动,而且还走出国门,在法国、韩国、埃及、新加坡、白俄罗斯、德国、芬兰等国际艺术节上展示中国大学生的艺术风采。除此之外,舞蹈系还为所有学生提供了以班级为单位的舞台实践机会。从策划筹备到创作排练,从宣传组织到服装、灯光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操办。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班级舞蹈晚会对于学生的锻炼意义不仅在于舞艺,更是一 种全方位的舞台艺术实践。

关注文化,强调理论

文化,对于舞蹈高等教育来说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由于中国舞蹈中专教育体制与普通教育体制不接轨,加上 一招鲜,吃遍天 观念的根深蒂固,舞蹈中专生甚至普通中学的舞蹈特长生文化素质偏低。如果不关注舞蹈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他们将无法真正完成大学的学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由于中国舞蹈高等教育起步晚,且舞蹈文化层面的建设落后于技术层面的建树,因此,目前的舞蹈高等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基本还未脱胎中专的模式。如果舞蹈高等办学不关注舞蹈文化的学理建构,那舞蹈高等教育就形同虚设,不可能真正推动舞蹈事业的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技术课笔记、各门理论课作业,以及记录日常学习生活心得的周记;还在假期给每个年级布置不同的写作作业。在毕业论文环节,向学生反复强调学术论文的重要意义,并从选题、选配导师、写作到论文答辩层层把关。多年来,全系师生已形成了重视和认真对待论文的良好学术风气,且连续被评为校优秀论文的出现,带动了学生论文写作的积极『生,直升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文化素养的提升效果显著,上师大舞蹈系还为学生开设了齐全的古今中外舞蹈史、舞蹈鉴赏和教学理论、解剖以及拉班舞谱等舞蹈理论课程。尽管与同类院校系科相比走在了前列,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还只是舞蹈文化学理建构的一部分。要科学地认识舞蹈这门以人体为工具的动作艺术,不仅要有舞蹈史沦为基础的 社会科学理沦 ,还应有包括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的 运动学理论 和关于舞蹈本体的 人体动作学理论 。正是由于后两种理论尤其是 人体动作理论 的缺位,使中国的舞蹈理论还处于隔靴抓痒的状态,舞蹈高等教育也难以进入科学的境界。现今世界上西方先进国家的舞蹈院校早就开设了这些课程,亚洲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港台地区也在急起直追,中国大陆不能再等闲视之了。上师大舞蹈系坚持开设拉班舞谱课,就是为了使学生从拉班舞谱入手来了解动作的科学原理。他们还积极地争取引进 人体动作分析 课和健全 运动学理论 的课程。

思想解放。大胆创新

上师大舞蹈系现有在编教师8人,多次被评为校 三八红旗 集体,2006年还被评为 上海市巾帼文明示范岗 。教学上,他们精通业务,个个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工作中,他们敬业为先,一心扑在事业上不顾个人利益;他们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专业的建设做奉献;他们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协调一一致地完成好各项教学和创作演出任务。舞蹈系的建设和运作,所有管理条例的落实与执行,教学风气的养成以及舞蹈系、舞蹈团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这支出色的师资队伍。他们还是思想解放、大胆创新的一支队伍。因为探索舞蹈高等教育的真谛,需要他们养成这样的品质。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