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教资讯

艺教资讯

艺术教育资讯

一场音乐夜话制造新机遇

一场音乐夜话制造新机遇 (http://www.cngai.com/) 艺教资讯 第1张
小提琴家谢楠、双簧管独奏家周阳与乐队合作  牛小北/摄

文 | 寇燚

相对而言,古典音乐在现代有一个规律,编制越大的曲目越具有大众性,例如交响曲、歌剧;编制越小的曲目观众范围越小(场所也小),例如室内乐、艺术歌曲。钢琴独奏,因乐器的洪亮足以征服整座音乐厅,则同样具有大众性。

3月4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夜话”音乐会,曲目编制大致处于中等偏小规模,与池座满座的观众数量基本契合。

“音乐夜话”的题目可能源于选曲体裁的一些共同特征,包括格里格《霍尔堡组曲》、巴赫《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门德尔松《C大调管乐序曲》、贝多芬《降E大调管乐八重奏》、理查·施特劳斯《降E大调小夜曲》,它们的“祖先”都是组曲这种结构相对松散的形式,基本为闲暇(夜晚)娱兴而作,随着时代不同显示出风格的差别。

其中年代最早的作品,巴赫《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如果忽略作曲家对对位法的强烈兴趣,就是一首标准的意大利式的娱乐作品。在这首作品中,独奏小提琴与双簧管既有与乐队的分别合作,也有彼此之间的对话,模糊了协奏曲的现代意义,几乎没有竞奏的呈现。因此,这也是还其本来面目和入选“夜话”的理由吧。小提琴家谢楠、双簧管独奏家周阳与乐队在指挥赖嘉静的掌控下,非常准确地达到了作品圆满的要求。

一场音乐夜话制造新机遇 (http://www.cngai.com/) 艺教资讯 第2张
指挥赖嘉静    牛小北/摄

贝多芬的“管乐八重奏”继承了巴赫的兴趣,也突出了对比。时代的演变终于无法阻挡,惊叹号式的重音仿佛把我们从古雅的诗经带到了浪漫的唐诗。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8位独奏家体现出很好的音乐品味与默契,如果这是一首需要指挥的作品,那么每个人都会被“点名”表扬。

无论可听性还是吸引力,格里格《霍尔堡组曲》、门德尔松“管乐序曲”、理查·施特劳斯“小夜曲”毫无疑问地构成了当晚音乐会的亮点,其浪漫的程度足以媲美文学中的微小说。

格里格《霍尔堡组曲》为纪念丹麦伟大文学家霍尔堡所作,参照了法国巴洛克组曲的形式,由五个乐章构成。对于不了解背景的听众,这相当于一首小夜曲,最接近的作品包括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的同类音乐。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此体现出了真诚的理解,也反映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这也是编制大一些的作品的考验,对音乐层次的清晰度与融合度均有更高的要求。

门德尔松“管乐序曲”是一首半夜曲风格的作品,后半段打击乐声部的“伴奏”刻意打乱了前半段,给人非常戏剧化的印象,宛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套路。

当晚音乐会的高潮时刻却不是出自这首兴奋之作,而是静谧精致的理查·施特劳斯“小夜曲”。这首作品充分反映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精华之处,尽管作曲家创作时年仅17岁。咏叹调一般的连贯,乐器互相小心的衬托,高尚的音乐气质,都令人想起那些更宏大的篇章。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13位演奏家表现出高超的独奏水平与合奏默契,反映了指挥赖嘉静对这部作品的欣赏。

当晚音乐会作品演奏的优良程度,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发现。这支任务多元、工作强度颇大的乐团在小编制作品上的确要更好一些,不过正如开头所说,其观众范围又不够广大。如何突破,显然还在选曲。不妨说,那些著名的小夜曲、柔板、浪漫曲,加上相对知名度低一些的例如理查·施特劳斯“小夜曲”,应该会让更多听众与乐团建立新的关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音乐周报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