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百年前儿童舞蹈教育思潮的启迪-舞蹈基本知识

据悉,中国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的舞蹈艺术教育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舞蹈将列为正式的艺术教育课程,从而使人们对其认知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我们回想起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儿童舞蹈教育的启蒙时代,那一时代的变革,其实源于对歌舞艺术功能的全新体认。

当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和改良派人物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时,提倡民主,谋求变法,主张废除科举,倡导学堂,办报馆,设学会。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招收十三四岁的八旗子弟,开设多种外文课程和天文、算学。馆内附设印刷所,译印西方近代科技、历史书籍。大兴教育的结果,便是诞生了“洋学堂”。

这一情形,对于传统的以四书五经为纲要的私塾教育体制来说,无疑具有革命的意义。其内在的动因,源于“教育救国论”中的强身健体之说,是当时影响很大的思潮。“洋学堂”里的新式音乐、体育教育的诞生,校园舞蹈的兴起,当是西方文化东渐的一种结果。康有为曾经明确地指出:“才智之士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见 )《上清帝第二书》)梁启超极力主张向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汲取有益的东西,他还特别注重小学的基础教育,强调师范教育是“群学之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在长沙开办时务学堂,除去经、史、诸子的传统教育内容外,已经开始教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当时的欧美强国,在教育体制上都是比较重视人的体格和肌体能力的,学制上均设置体育课。他们的眼睛里,舞蹈也是一种很有训练价值的活动。舞蹈能培养人的灵活性,锻炼人的反应速度,更能训练人对于体态美感的感受力。因此,体育课程里安排舞蹈的内容是十分自然的。当“洋学堂”在中华大地纷纷出现时,体育与舞蹈就很自然地随之而到了。

在上述“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决心改变中国人体质的舞蹈家们,效仿西方将舞蹈与学校体育融合一体的做法,将学堂里的舞蹈课与体操结合在.起,传授校园之舞。正是在新式的“学堂”里,校园舞蹈得到了自己的场合和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开设了舞蹈课程的学堂有上海爱国女校、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启秀女校、龙门师范学校、务本女塾、上海体操游戏传习所、中国体操学校等等。艺术性很强的芭蕾舞和各国民间舞成为校园舞蹈的重要内容,芭蕾舞的基本手位( )、脚位、体态规矩、动作法则成为必修之课。模仿生活的播谷舞、船夫舞、雪花舞、猴舞等等,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舞蹈被看做是“最高尚最优美的运动”,使人“养成高尚的品格,优美的姿势,规矩的动止,且能使人身体健康、发育平均……”各种西方交际舞,模仿性的儿童游戏舞蹈,人类表情之动作,也成为从小学到师范专科院校的普及课程。

2。世纪上半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以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里,有不少中小学校开设了体育和舞蹈并列的课程,这样的舞蹈以今天的眼光看,很像游戏歌舞与健美操的混合体,包括一些模仿自然物象和人日常行为的动作。舞蹈的名字往往取的形象而有趣,如《小放牛》、《娃娃舞》、《兵鼓舞》、《卖报歌》等等。中小学里流行的教育舞蹈的( )另一个特点是与歌曲相结合,边唱边跳。当时在上海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舞蹈,叫作《大家好》,表演时,三五个孩子互相拍手,做着跑跳步,口中唱着庆祝丰收的歌谣:“大家好,大家好,跳起舞,新年到……”这一种情形的发生,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们很重视儿童的品德培养有较大的关系,又与中国文化里的歌舞并重、戏曲艺术的唱念并作的传统有关。又何况儿童的天性里原本就有那快乐的表现欲望呢?

由于教育实践的需要,从20世纪初叶到三十年代,中国前所未有地出版了将近20多种教育性舞蹈专门书籍,学堂教育中人们对于舞蹈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其中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舞蹈书籍,却是在清末光绪丁未年四月(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舞蹈游戏》,此书的编译者认为:“舞蹈者,高等之运动法也。欧洲各国久已风行,……为他种运动所不能及。”

今天,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以史为镜,可知古今。如果我们做一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历史有的时候会发生令人深思的相似。今天的中国教育也处在有史以来最为活跃的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大力发展普通学校舞蹈教育这一件事,我们做得太不够了,即使回顾历史,我们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普通学校舞蹈教材的写作与出版,就有很大的空间。20世纪初,积极而认真的舞蹈教育实践,特别是对儿童培养的全心的责任感,不但使得一批舞蹈( )教科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且受到热烈欢迎,占有很好的图书市场。1907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舞蹈游戏》一书,虽然主要介绍的是欧美国家流行的交际舞,如对舞、圆舞(即华尔兹)、方舞(一种流行于美国的由4对舞伴站成四方形、边舞边喊的民间舞)等等,但它却是作为学校的教材而出版的。该书的编译者王悸梁、孙模认为:舞蹈是人生游戏中最有趣味又最能使人高尚的一种活动,内含高等运动之法,姿势优美,力量均衡,经常跳舞,能使人生出沉毅的气概,涵养德行,对于儿童更是大有益处。此书到1913年就已经再版六次,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再比如,从风格上说,当时的新兴学堂教育性歌舞,以欧美体育锻炼性质的动作为主。中国歌舞老师在编用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他们的聪明与才智。“许多热心教育、对小学中唱歌跳舞游戏等颇有兴趣的明智者,承担起撰写教材,即用以歌载舞的新鲜活泼动人的形式引起儿童乐趣,健全他们体魄等重任”。或者可以说,没有20世纪初的儿童歌舞思潮,就没有后来闻名于世的、对中国儿童歌舞艺术之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黎锦晖。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从思想到灵魂,从身体到组织都在高速 )运转的时代。全民提高素质的渴望,现代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真知灼见,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各种模式的出现,都给我们从事舞蹈教育的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舞蹈教育方面可说是诸说并起,吐故纳新,百家争鸣。舞蹈艺术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的提高,不仅在于领导部门的一纸公文,更在于每一个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