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文艺评论需要“挑刺”-舞蹈基本知识

日前,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让文艺回归心灵:2011·北京文艺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文艺虽然走过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整体上成果丰富,富有活力,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文艺繁荣和发展的景象之中,时代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文艺面临种种矛盾和问题:文艺的泛娱乐化和过于功利化;文艺创作和生产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精神匮乏,缺乏人文内涵;文艺人才培养出现“瓶颈期”;文艺工作者越来越现实,丧失理想追求;文艺与现实越来越疏离,作品难以触及心灵,打动灵魂……总之,文艺变得越来越过于功利化,背离艺术本质,远离艺术家的心灵,更无法进入大众的心灵。因此,本次座谈会选择“让文艺回归心灵”作为主题。

 文艺评论需要“挑刺”

  北京评论家协会主席、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认为,文艺评论就是要对文艺作品品头论足,这意味着既要讲好话也要挑刺。艺术创作需要自由,批评则要有尺度。文艺批评的目的是提升创作的质量,不仅要提升作品的创作水平,也要提升读者的艺术品位。评论不是重复作品的内容,而是客观、理性的评说。

  学者黄会林提出了文艺评论的三个关键词——担当、清理和标准。他说,“文艺的任务是双面的,即正面和负面。前者亮出善美,后者抨击时弊。在当今社会敢于传达不同声音的评论者少了,稀缺了。宣扬有价值的审美观应该由批评家担当,不仅要有学术担当,而且要有社会担当。当下的文艺批评需要标准,需要一种要求和前景。不能随波逐流。文艺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当代各种问题,批评家则要运用理论武器去分析、批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认为,文艺创作应当对时代作出审美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谈到一些曾经很优秀的作家在面对当今最热烈的现实生活时却“失语”的现象时,他表示,文艺创作的外部环境不够规范和完善、文艺市场的商业化、世俗化导致的精神缺失以及很多作家在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以及审美体验和判断方面无法达到与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步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很多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

  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吕艺生在谈到舞蹈创作的现状时表示,扭捏作态,无病呻吟已成为现在舞蹈作品的通病。表面繁荣,精品稀缺,忙于各类“工程”的舞蹈家无暇顾及质量。

  在美术创作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贵胜教授认为,当今美术创作不同程度地存在回避重大深刻严峻的现实主题、美术创作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缺乏严肃负责任的美术批评等问题。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认为,文艺批评重要,文艺表扬也很重要。写美丑只是表面,怎样处理美丑,才是根本。从事文艺评论的人,应该看到整个文艺事业的丰富性。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