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浅谈彝族服饰与彝族舞蹈的潜在联系-舞蹈基本知识

摘要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彝族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彝族舞蹈作为该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彝族舞蹈因其服饰的绚丽多彩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和美感,同时服饰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彝族舞蹈的发展。随着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舞蹈服饰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舞蹈服饰的合理运用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彝族服饰 彝族舞蹈 文化特点 联系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彝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彝族文化,其中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各个地域各具特色的服饰创造。其形成和发展是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文化习俗、经济生产、审美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服饰文化同彝族文化中另外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彝族服饰与彝族舞蹈的潜在联系展开探讨。 

一 彝族的服饰文化 

中国民族舞蹈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与之相对应的舞蹈服饰也显现出相应的文化特征。民族舞蹈服饰往往透晰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族群来源等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习俗和审美、语境等多重文化空间,同时还反映着深邃的民族意识观念。 

彝族历史悠久,散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区。各支系、各地区的彝族服饰各具特色。本文主要择取云南地区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服饰进行介绍。 

1 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彝族的支系较多,所处地域环境立体多样,服饰质地、装饰纹样等都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彝族服饰具有多样性、繁复性、山林性、古朴性等特征,隐含丰厚的彝族文化意蕴。这些深层的文化意蕴涵盖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彝族服饰在包括神话、历史、宗教、民俗、审美等在内的一个“文化场”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的多维文化空间,即服饰讲述的神话传说、服饰阐释的历史情结、服饰彰显的宗教信仰、服饰演绎的风俗礼仪、服饰营造的艺术佳作;其二是彝族服饰中深蕴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心理、情感等诸多精神性因素,构成了彝族服饰文化深层意蕴的核心。 

2 云南红河与四川凉山彝族的服饰特点。彝族崇火尚黑,崇拜自然万物,所以服饰中绣纹、花饰多有日月星辰、虫鸟鱼兽、花草树木的图案和符号。彝族以右为尊,男女上衣多为右衽。因云南红河与四川凉山两个地区彝族的地域、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文化信仰的差别,服饰也有所差异:红河地区彝族服装根据地区和类型特点又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和石屏式。元阳式女子头饰为缝满小银泡的鸡冠形帽或顶部有装饰的圆顶帽;上穿套袖上衣,外层袖略宽;下穿绣有许多精美花边的宽腿裤;腰间系着绣花、镶银泡或珠子的腰带,交叉垂于腰后,佩戴银质首饰。建水式彝族女子服装则受汉族影响,头系花头巾,在前额形成左右双角;围腰似肚兜形,围腰头绣有大朵花型,下着饰有花边的长裤。石屏式花腰彝女子服装色彩最为鲜艳;头饰由宽一尺,长约二尺五的长方形双层帽巾与两条长帽带组成,帽巾的中部绣有红色马樱花纹样,四周绣有三圈连续的图案;服饰中的亮点还有系腰和花腰带,系腰头绣有红色为主的马樱花、窗格花、桃子花等精致纹样,配系时两端带头摆放在后衣片的左右,舞动时,腰摆如彩蝶翻飞;花腰带则用于遮盖系腰的无花部位,增加衣服腰部的装饰,又可作为爱情信物赠与中意男子;下装为蓝色露小腿肚的宽腿裤。红河地区男子服装相对简单,均为立领对襟短衣,下着宽腿裤。 

四川凉山的彝族服饰依地域和方言区归纳为以诺、圣乍、所地,并以男子裤脚的宽窄分别作为各方言区的代号,俗称大、中、小裤脚区。总的来说与云南红河地区彝族服饰有极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四川凉山的彝族女装均为裙装。未婚女子头戴由蓝色或黑布叠成多层的长方形头帕,用长发辫盘于头顶,已婚育女子的头帕则为荷叶状;上衣紧身窄袖而鲜艳,下着白色镶黑边的三节百褶裙,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裙边饰有宽窄不一的黑边;多在腰际佩挂一个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用以辟邪。外披毡或长披风,裹绑腿,套毡袜。 

二 彝族服饰与舞蹈特征 

“舞蹈服饰是指舞蹈时用的服装和饰件,是服饰中的一个特殊分支。舞蹈服饰赋予了舞蹈形象最直观的造型意义。舞蹈服饰联合舞者人体动作姿势,来渲染舞蹈气氛、反映舞蹈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甚至发掘人体的所有造型美和形态美,它犹如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明白的信息,是舞蹈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折射出多重文化的内涵。”舞蹈中的民族服饰不光是最直观的族群区别符号,对其舞蹈本身也起着诠释的功能。在民族姿态各异的舞蹈之中,服饰不仅是色调和人体的装饰,同时也彰显着本民族丰富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内涵。各支系彝族的民俗民风以及语言、服饰都不尽相同,体现在舞蹈上,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形式和流派。 

例如,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服饰多为活动方便的裤装,且上装无束缚,因此舞蹈动作也相应朴实干练、优美轻盈,下肢律动及舞步花样较多;衣饰的轻巧,便于舞蹈表现造型复杂的舞姿,变化繁复的律动,节奏明快的动作;更有为展现服饰绚丽多姿的舞蹈动作,如花腰彝舞蹈就有许多突出跨部摆动的动作,舞者起舞时,身上的配饰与美丽的花腰带随之舞动,佩饰与舞者的舞姿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彝族女子善绣能舞的高超技艺。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舞蹈以元江划分为“江内”和“江外”,元江以东的建水、石屏一带称“江内彝族”区。江内彝族舞蹈的突出特点是诙谐、逗趣、活泼而充满活力;重拍时动律向下,手臂和手腕灵活舞动,配合的协调自然,轻快流畅;舞蹈时身体动律为起伏和前后的“Z波形”,较好地体现出了服装的贴身轻巧和优美的身体曲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烟盒舞”:舞者手执烟盒用手指弹出节奏,随着节奏舞动。本是男人们抽水烟筒时用于装烟丝的烟盒,在舞台上演变成了江内彝族舞蹈的配饰和道具。在元江以西的红河、元阳一带的“江外彝族”舞蹈的突出风格是洒脱、优美、富于韧性;多为青年男女合跳,4人一组穿插舞跳;上身随着向上的舞步动律稍左稍右的倾斜,前俯后仰,舞姿轻盈飘逸。 

四川凉山地区因气候寒冷,当地人多以大披毡来保暖。由于披毡的限制致使其舞蹈上肢动作较少,腿脚的动作多于手臂的动作,脚步变化丰富。同时,御寒用的披毡也很自然用来作为道具舞动,使舞蹈动作空间和幅度得到较大的延展。凉山彝族舞蹈大多呈现出庄严的气氛,整体舞蹈韵律比起红河地区的舞蹈略显平稳,跳跃性动作也相对较少;舞蹈形态以歌、舞相配合最为普遍;体态呈现双腿微屈,臀部微翘,上身挺直的特点;动律以微屈膝和双腿屈、直为主;上身配合舞步做前、旁、后的倾斜侧腰。又因三个区男装有大、中、小裤脚之分,故审美观念和舞蹈特征也各有不同:“以诺”方言区男子裤脚最宽约1.7米,称大裤脚区,其服装的色彩以红黑为主,色彩和服装质地都显得庄重沉稳,相对应的舞蹈,也较稳重平和;因裤脚宽大不便于跳快速激烈的舞蹈,但舞蹈中常见手拽裤脚舞动的动作。“圣乍”男子裤脚宽约0.6-1米,称“中裤脚”区,相对于“大裤脚”舞蹈,其风格较欢快,跳跃动作多,节奏感强;上肢动作有所解放,两人单脚对跳,小腿灵活多变;身上及腰部随着腿脚的变化,前、旁、后、倾斜转动;双臂、肩和头随之变化。“所地”方言区的小裤脚仅够脚穿入,裤裆则宽松肥大,不仅便于劳动,也显得精干利落。因此舞蹈动律和动作“静少动多”,变化丰富,组合多样;以单、双脚的跳、跺、颤、对、合为主要特点,跺脚尤为突出;上身微前俯或拧身,顺手顺脚顺拐并带动跨左右摆动;舞蹈热烈奔放,节奏鲜明,步伐轻快活泼,与其服饰的造型特征相契合。各区女性舞蹈特征也随之亦然。 

三 舞蹈作品与舞蹈服饰的关系 

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同属视觉艺术,舞蹈服饰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中的蕴意表达,情景营造以及身体语言的表现,倚靠舞蹈服饰得以烘托和呈现,使舞蹈形象典型化。服饰和舞蹈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都要依靠人体作为载体得以展现,都要通过人的形体赋予其生命意义和审美意义。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靠舞蹈服饰得以升华,而舞蹈服饰只有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充溢生命,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鲜活而完整的艺术形象。  在舞蹈艺术作品中,二者相互依托的关系更为明显。以云南红河地区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舞蹈为例,我们就不妨拿舞蹈作品《春雨》和《五彩云霞》作论证:创作于80年代的舞蹈作品《春雨》取材于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舞蹈。作品营造出一幅美好景象,仿若天边彩云飘过,降下绵绵春雨,滋润彝山的每一寸土地,晶莹透亮的雨丝千丝万缕,悬挂在姑娘的辫稍,洒满田间的小溪。女演员们身着嫩绿色服装,使整个舞台看起来春意怏然。其舞蹈服饰以红河彝族“鸡冠帽”服饰为原型,将裤装改为裙裤,同时在手腕上配以类似雨丝的配饰,配合红河彝族典型的“踩荞”舞步和“翻腕”动作,成功地塑造了轻盈透亮的雨丝亦是活泼灵动的少女形象,并使舞蹈赋有云南彝族舞蹈风格。首演于1995年的彝族舞蹈《五彩云霞》素材则来源于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舞蹈。作品中运用轻盈飘渺的披风作道具,配以彝族歌曲《情深意长》改编的天籁般的音乐,犹如天边缤纷的云霞,变幻多姿,时而化成少女,时而又慢慢飘离……在作品中运用到的彝族披毡是彝族的典型服饰,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舞蹈作品中,为了表现云霞的轻与飘,披毡用薄薄的丝质面料制成,使其质轻云,色如彩霞,再配以灯光色彩的变换,制造出云霞曼舞,空灵飘渺的意境。舞蹈中舞者的角色身份通过披风的运用而转换:手执披风而舞时,人的角色就被虚化了,幻为云霞的一部分,所有舞蹈动作都是对云霞的再现,披风成为一种象征。舞者运用披风做“甩”、“抛”、“扬”、“旋”各种动静、大小不同的舞动,加之彝族长摺彩虹裙随动作呈现出时“散”,时“聚”,时“隐”,时“现”的变化,使云霞幻变的意像更为生动。当披风从舞者身上滑落,露出一身彝族女子服装时,角色的身份又具体化了,一个年轻、纯真的彝族少女形象跃然而生,舞蹈语汇中更透着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舞蹈服饰的运用,简练地完成了舞蹈角色的虚实变化,帮助作品成功地进行审美意象的创造,使得整个舞蹈作品风格唯美,蕴意清晰且不失民族风格。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舞蹈服饰和舞蹈作品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舞蹈化,是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特征之一。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的形成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舞蹈表演借助舞蹈服饰塑造个性鲜明的舞蹈形象,抒发富有意味的人生情感,呈现完整、和谐的美感;舞蹈服饰通过舞蹈表演和传达,而具有了超越功能的生命实在性;具有了“合人而一”的灵动性;具有了蕴意深厚的“意味”。 

虽然服饰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独立地发展是近现代的事,但它在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从各种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舞蹈艺术与服饰艺术之间总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台上,舞蹈艺术和服饰艺术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彝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语汇和鲜明的风格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它与绚丽多彩、形式奇特的彝族服饰之间有着古老、独特、深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皇甫菊含:《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文化内涵》,《舞蹈》,2003年第9期。  [2] 陈劲松:《花腰彝服饰艺术初探》,《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 余艳:《民族舞蹈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4] 彭育凡:《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企业导报》,2010年第24期。  [5]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6] 王丹:《论凉山舞蹈服饰对舞蹈风格的影响》,《大舞台》,2011年第8期。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