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初中生常见问题

蒙古族舞蹈中筷子舞的民族气质-舞蹈基本知识

筷子舞是发源于鄂尔多斯的高原,因舞者手执筷子敲击歌舞而得名。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的鄂托克旗、乌审旗一带。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灵活翻绕,敲打声清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当舞者的感情到高潮时,就情不自禁地离开座位,舞到较为宽敞的位置,放大了动作的幅度,显示出矫健的舞姿。慢舞时沉稳、深沉;快舞则是飘洒矫健。鲜明的节奏和欢快的幽默感,伴随着悦耳的歌声和敲击声,欢乐的人们情不自禁的摇晃着身体,悠然自得的用筷子敲击自己的身体起舞,通宵达旦,尽欢而散。在表演形式上,如今,也由原来的单人表演发展成为双人舞、男女群舞、广场性集体舞,而且,过去只有男子表演,现在也有女子登上了舞台。而且筷子舞的表现形式直接客观反映蒙古族的精神面貌,它的表现形式独特,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筷子来加工成为舞蹈的道具,专门把筷子的一端用小绳穿起来,又缀以红绸,遂成为精美的道具,可单手或双手持之表演,从而增强了表现力遂广泛流传开来,并成为经常上演的舞台节目。

蒙古族是一个热爱舞蹈,在舞蹈方面多才多艺的伟大民族。天苍苍,野茫茫,一望无际的草原与游牧生活促成了蒙古人民热情奔放、彪悍豪迈的民族性格。在蒙古族的舞蹈中,其主题和动作无不体现着蒙古劳动人民热情奔放和风格独特的特点。筷子舞是蒙古族的一大特色舞蹈,其对蒙古民族有着不一般的特殊含义,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之一。每当喜庆节日和婚礼欢宴时,蒙古族人民都要表演筷子舞,由此,可以看出筷子在蒙古人民心中的分量,这就好比唢呐对于东北人民的重要意义一样。筷子舞是蒙古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蒙古族人民对游牧生活的热爱和对草原生活的美化。

筷子舞具有独特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被观众感受到的内在的含蓄之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韵味,就是蒙古族筷子舞区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格和味道。它是舞蹈的灵魂,它是民族风格的核心与本质,透视蒙古族舞蹈个性最突出,最显著的属性。韵味来源韵律,韵律是形成风格、味道的舞蹈动作的运行规律,即在舞蹈表演中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欲左先右、欲放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多种动律。筷子舞则采用了绕圆与扭倾的韵律等等,这种多韵味的集中、统一、协调、连贯的使用,让筷子舞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舞蹈表演中韵律与呼吸密不可分,呼吸的协调配合,是蒙古族舞蹈韵律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有以流畅自如的呼吸贯穿始终的舞蹈,才能使其韵律更充分地展现出来。蒙古族的生活习俗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的动作之美。

筷子舞多在喜庆的宴会上表演,通过由一个男子表演,来促使整个宴会热闹欢快。表演筷子舞时,表演者的双手分别拿着一束筷子,随着宴会上人们的歌声与各种乐器的击打声翩翩起舞,表演者通过随着身体的扭动和腿部的屈伸,在坐、立、跪等不同姿态中,用筷子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臂、背、肩膀、腿、腰和脚等,并且还有击打地面的动作。一边打一边舞,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其动作敏捷、干净利落和节奏感强是整个筷子舞的最鲜明的风格特点,这完全符合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质朴性格与热爱生活的朴实民风。在筷子舞中,舞者通过慢舞舒缓自己的神情,用筷子轻击身体,慢敲地面,进而展现主题的稳重深沉;在快舞中舞者又情绪高涨激昂,使筷子绕身飞舞,尽情地用各种动作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表达自己的欢快之情,使得宴会场面轻松热烈,观众也能随之动情,跟着一起表演助兴。

筷子舞道具的运用要从舞蹈的内容出发,从人物的性格出发,敢于打破原有的传统概念,尽量通过运用道具而使整个舞蹈的主题表现得更为丰满圆润。由于舞蹈艺术不断发展与提高,原有的道具在民族舞蹈的创作领域中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更新的道具出现在舞蹈中是必然趋势。筷子舞在解放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表演形式与表演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相信筷子在未来的蒙族舞蹈表演中能够更加完美地运用,不仅局限在喜庆节日时的表演,更要把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推广深化到我国的舞蹈艺术领域中。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