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波罗赤镇中心小学针对师生阅读基础薄弱的现状,为学校量身定制了 “以读立校,以写育人”的办学理念。阅读工作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遇到了瓶颈。“双减”政策出台后,为推进阅读和写作带来了哪些机遇?我们一起来看——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波罗赤镇中心小学地处偏僻的辽西,是一所乡村薄弱小学。三年前我到这里任校长,针对师生阅读基础薄弱的现状,为学校量身定制了 “以读立校,以写育人”的办学理念,力争走出一条“标本兼治”的教育发展之路。
实施“以读立校,以写育人” 三年来,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启了“用阅读补足农村小学教育的短板方法研究”“作文评价数据单在小学作文中的应用研究”两项省级课题研究,“阅读+”课程体系获得辽宁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省级“小作家创作基地”美誉,学生连续获得全县小学生演讲大赛一等奖的桂冠。我们这个简约的乡村小学图书室,也获得了2020年市级“最美阅读空间”荣誉称号。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和家长也都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在阅读与分数的取舍上他们还是本能地倾向于后者,不少人暗地里和我打起了“太极”,阅读的深入推进到了一个瓶颈期。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我校进一步做好阅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对家长,我们通过家长会讲清“双减”减什么、为什么减,让家长明白孩子阅读素养的提升、阅读底蕴的丰厚是影响人生的大事,阅读培养的关键期就在小学阶段。我们建起了几百人的家长微信群,传授开展家庭阅读和亲子共读的方法,动员家长在家里为孩子设置一个简单而温馨的阅读场所,让家庭书房成为孩子最好的“补课班”。通过每年“书香家庭”评选,让亲子共读成为家庭成长的新模式。渐渐地,“打太极”的家长少了,更多家长以阅读的方式从容地和孩子一起成长,一些家庭已经成为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源头和主阵地。
对教师,我们果断删除教师考核中延续多年的“学生成绩”一项,学生成绩只用作诊断教师阶段性教学效果,让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学生阅读真正回归课堂。
在我校,教师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读物被视为备课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连 “米小圈”“马小跳”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与孩子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呢?教师要把阅读经典儿童读物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例如《红岩》《小兵张嘎》《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适时向学生推荐。
根据儿童阅读规律,我们安排学生在低段以朗读识字为主,让绘本阅读进入课堂,大量有趣的绘本为孩子开启了想象和情感之门,一本接一本,乐此不疲。中段以海量阅读为主,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思考能力。教师鼓励三四年级学生每学年读100本书(每本平均约10万字),学校、班级每周都有“小读者—思享汇”整本书阅读分享,为每个学生打下海量阅读的基础。在这个阅读的拔节期,通过海量阅读促使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语文能力。高段追求阅读品质,以精读为主。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适度挖掘精读的深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我校在“质量评价记录量表”中增加了阅读的权重,看纪录片、图书都可以申报积分。达到相应积分就可以兑换一本图书、一场电影、一次研学旅行、给校长做一周的助理等,同时总积分不变,只需要盖上“已兑换”印章即可。学生兴趣高涨,阅读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就连学生上下学途中,都成了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用武之地。在不同的时节诵读不同年代的诗词,从“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到“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再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仅是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更是一节穿越时空的大课堂,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丰润的成长。这样“土”而“实”的阅读让我们的乡村小学处处充满生机,孩子个个充满希望。乡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在“双减”中成为有优势、有特色的教育资源。
为了推进阅读工作,我刚到学校上任就把一座准备拆掉的旧钢结构食堂改造成400平方米、设有分级阅读和绘本馆的图书室。这是校园中最美丽、最温暖、最舒适的地方,有空调、桶装水,甚至还有咖啡,因此被誉为全市“最美阅读空间”。刚开始,来这里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如今却络绎不绝。在轻柔的音乐中,学生状态放松,尽情享受书香的浸润;教师一般下午来此阅读,畅游书海的同时用一杯咖啡驱走工作的疲惫。图书室不但学生在校日全天开放,寒暑假及节假日也全天对外开放,家长也会来到这里,亲子共读俨然成了学校教育的新生态。这些变化让我深感欣慰。
每天课后服务时间,我会在图书室轮流为各个年级的学生上一小时大课,有阅读、写作和电影课。在这个温馨的时段,我带着低年级小朋友读父女情深的绘本《团圆》,与中年级学生讨论“丑小鸭”的成长历程,向高年级学生讲述“热血男儿钱伟长”的故事。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看到乡村教育无限的潜能。
在以读立校的同时,我们还坚持以写育人。低段教师抓住看图说话的环节,逐渐向写绘阶段过渡,在这个阶段学生画得好坏不重要,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我们也不急于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作文,而是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即写随笔、日记等,类似于 “文字涂鸦”,鼓励学生大胆写、放开写,做到“我笔写我心”。学生可以写生活琐事,也可以天马行空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限题材、不计篇幅,甚至不必纠结错别字,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等到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我们再要求学生写作文,教给学生写作的各种规范。
我校有专门的“作文评价数据单”,不但批阅结果直观明了,而且给学生多次修改机会,分数随着一次次修改而提高,学期末用最高分数记录每篇作文成绩。学生的每篇作文都能像游戏闯关一样,从“一气呵成”“反复推敲”到“精雕细刻”“千锤百炼”,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乡土气息浓厚的活动,激发学生转化阅读成果、生成写作能力。比如描写家乡的四季景色变化,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记录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劳动情结;为家乡特产大枣、苹果、蜂蜜、蘑菇等写广告词,培育学生乡土情怀。
如今琅琅的书声和氤氲的书香已成为我校最基本、最朴素的元素。每天早上,看到学生自信、阳光、迫不及待地走进校园,看到家长满意与期待的眼神,我们都会为一所村小在“双减”与阅读中发生的真实变化而感动不已。
(作者系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波罗赤镇中心小学校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5期
文章作者|赵国彬
微信编辑|张璐瑶 谭希
责任编辑|刘群
推荐阅读
“双减”之下,学校必须做出哪些改变?| “双减”进行时
落实“双减”,这样做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老师舒心 | “双减”进行时
“双减”后,升级家校有效沟通迫在眉睫 | 关注
“双减”之后的空余时间做什么?这项活动好处多,家长千万别忽略!| 家长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