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徐珺)
中世纪到现代早期,西方一些剧院的舞台是向观众方向倾斜的,这是为了让演员的表演可看性更强,特别是演员众多的宏大场面,斜台形成的层次感更为清晰。既避免了后排观众起立观看的尴尬,也不会让后部的演员淹没在舞台上。
倾斜角度通过水平和垂直距离比或者百分比表示。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一样时,夹角度数为45°,倾斜度1:18 (5.56%) 到1:48 (2.08%) 较为常见。
20世纪初以后修建的剧院,一般将倾斜设计应用在观众席,而不是舞台,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平台层席”的剧院设计。因为,演员在非水平的舞台表演可能导致动作变形、步履蹒跚等问题。这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影响尤其大。因此,一些老剧院也已经将斜台改造为水平台。
今天,斜台设计仍保留在一些歌剧作品中,演出时,需要在水平舞台上,临时搭建一个斜台,道具的设计也需要符合透视原理。椅子和桌子要根据斜台的角度进行修改,这也意味着,这些道具无法在舞台上变换角度,否则就立不稳。见下图。 至今,欧洲的一些剧院还保留着斜台的传统。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举办地Beaulieu剧院就是如此。这种舞台对演员的平衡影响很大,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舞台,莫斯科大剧院舞蹈学校和剧院排练厅都建有专门的斜地板教室供演员练习。与仅在平台训练的舞者相比,他们更容易在斜台上保持重心稳定,控制身体前倾的问题。
在平台与斜台之间切换,需要舞者持续调整身体重心,一般要经过几场演出后,才能真正适应好。对于没有经验的舞者来说,斜台将成为难题,特别是在足尖动作和旋转上。就像是在海上航行了几天后,回到陆地的感觉。为了表演安全和效果考虑,舞蹈演出时,舞台的倾斜度一般不超过1:45。 参考资料:1、,作者:Susan Cooper 2、Wiki “Rake (theatre)”词条